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07:25:56
中国税负问题上更突出的问题不仅在于税制不合理,还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监管漏洞太多,只征容易收的流转税和工薪税,使一般劳动大众和消费者承担主要税负,而大批富人和权贵者偷税逃税,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
总统的预算草案完全向社会公开,公众可以方便地在相关的官方网站(如总统预算管理办公室的网站)和书籍文件中查阅到,通常有数千页之多。让公众通过了解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了解政府如何运作。
如政府发行公债的风险、给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风险以及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在一定条件下转移到政府头上的风险等,都与政府作为公共主体的职能及其具体政策目标有关,可能导致未来财政资源的损失,因此应向公众披露。右上角有一行飞快闪烁的数字,这是德克萨斯州预算网的政府日常开销的计算器。如果重新选择资金用途,就可以看到用于监管、许可、同侪协作、电子政务等方面的预算数字分别是多少。当然,由于政府投资不是基于利润,而是基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便不能作为判断政府资产管理水平的唯一依据。在英国,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不但是推动预算透明的主要力量,在政府预算的评估方面也同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实现预算透明度的过程也并非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的过程,而是政府财政部门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政府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过程。这只是当地居民了解当地政府预算的途径之一,而且是个民间网站,人们还可以通过另外的官方渠道,轻而易举地查到自己所交纳的那笔税钱去了政府的哪个账户、政府打算怎么花费这笔钱和花得效果如何,只是相比之下,民企性质的预算资源网显得更加亲切和平民化,是咱老百姓自己的网站。其三,全球经济结构的这一变化导致全球财富分布的改写,根据统计,在全球GDP中,新兴经济体比重已经上升到50%,从2003年到2010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每年都比发达国家经济体高出4%,代表全球GDP三分之一的新兴经济体推动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
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而现在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廉价生产基地,然后将产品运回母国,因此美国和西方国家成为消费型社会和农产品和原料出口国。无论是美国和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目前他们都面临经济增长的极限和困境,何去何从以及如何转型?这无疑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和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生产和加工汇集于中国和亚洲,它们成为世界工厂,而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趋于纯粹消费性国家,由此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财富分配的不平衡,目前美欧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全球化时代的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趋于结束并陷入困境,一方面美欧债务危机意味美欧已经无钱继续购买,消费和债务依赖型经济模式已经趋于绝境,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消费的萎缩,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生产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也将趋于困境。
消费依赖于进口,而进口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的加剧,于是它们从原来的债权国成为了债务国。历史上美国和西方国家曾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生产和研发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全球经济循环机制中,财富源源不断地从发展中国家流入西方发达国家,以至于穷国愈穷,富国愈富。
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研发国家和资本技术输出国,中国是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国家和资本技术输入国,所以U形曲线国际分工格局也可以归纳为:美国创造,中国制造,全球消费。目前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而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欧美国家处于U形曲线的两个顶端,控制科研和营销,同时也控制利润的大部分,而发展中国家处于U形曲线的底层,属低利润的加工生产统计部门对某类经济现象或许有统计记录,但没有对外公开或未直接对外公开。
在官本位体制下,搞命题作文与结论先行的学问研究不足为奇。如果每辆黑车每年收入5万元,则每年总收入应在80亿左右,这还不算改装的三轮车等。比如,各地普遍存在的黑车、地下博彩、地下职介、中介、无照小生意、未登记幼儿园、路边修理、路边市场、街头力工与临工、假冒商品、废品收购、性工作者、非登记家政、私下租房、血液与器官买卖、私人调查等。如果把那些纯黑的,比如无证生产不健康食品、劣质与有毒商品等排除,隐性经济大体上就是没在官方注册的经济。
比如,每当运动式扫黄打非时,不仅一些隐性的娱乐场所、美发场所经营受影响,而且北京的出租车,包括黑车生意,都很受影响。然而,这些项目目前都还没纳入财政预算收入,各地区财政收入数据极其不准确。
统计的夸大或缩小有特点。常有人说,中国的统计数据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
从增量看,要大量民间学术机构。与隐性经济相关的是隐性就业或隐性失业。宏观经济关键指标主要有价格、就业、收入等,其中就业尤其核心。世界的黑色经济比重是什么格局?奥地利一位教授曾对76个工业国和新兴工业国的非正规经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非正规经济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在发展中国家则相当于GDP的30%以上。没有真实失业率这样的核心经济指标,还能有科学的经济研究与决策吗?发达地区喜欢把经济数据往下压一压,以免报太多,过于张扬。2003年《人民日报》报道,黑龙江省肇东市某乡实际只有21头奶牛,但经过各级干部的浮夸虚报,最终统计结果竟达到2100头。
此外,还有媒体传播偏差。为确保粮食安全,政府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大部分粮食储备由国有粮食企业保存。
有学者研究:1978年前,中国隐性经济占全部经济的比重在5%以下。没有真实失业率这样的核心经济指标,还能有科学的经济研究与决策吗?庞大的隐性财政,保密的粮食储备与隐性经济类似的是隐性财政。
之后到1990年代一路增加到20%。最近,我去长沙3天,6次打车中有3次坐的是黑车,与司机们聊天,他们说,长沙正规出租车是六七千辆,而黑车有万辆。
北京的自行车烤白薯,估计有万人规模。我国学术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目前这些单位都是党政领导下的事业单位,不仅教学与科研经费来源于上面拨款,学术机构主要负责人(如校长、校党委书记等)也来自上级行政任命,有确定的官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等),评上院士或一级教授可享受所谓副部级终身待遇等。中国经济波动,时常是体制内波动不大,而体制外特别是隐性经济波动很大。在多数国家,隐性经济基本没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一些发达国家已在对隐性经济做官方估计。
该研究指出,非正规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约占其GDP的70%以上,规模最小的国家也要占其GDP的10%。只要由民做主,百姓不是被代表,民意不是被征求,科学不是被决策,学问不是被官控,大多隐性经济可以而且应该转化为显性经济,堵塞打击与轻视忽视无视是不可取的,隐性经济是可以波动于一个有限的幅度里的、是可统计的,阳光是可以普照的,决策是可以科学化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库存与储备也许是个较敏感数据,在市场经济时期,继续保密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引起不必要的怀疑,加剧市场的过度反应,割裂政府与社会的联系,阻碍学术研究,降低科学分析的质量。学术界难以发出独立声音显然,科学决策需要正视隐性经济,而正视就需要质疑流行与权威的勇气。
存在的问题还有不透明统计或统计数据的不公开。2009年中国GDP增幅8.7%,但地方GDP总量相加远高于此,达到两位数,自2004年以来,这种现象几乎年年如此。
近10年隐性经济增速放慢,可能有减少。更有形象表达:上压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只要地方GDP数据与政绩考核挂钩,不与老百姓口碑挂钩,则统计造假就是必然。如果按2010年40万亿元GDP算,中国的隐性经济应有6万亿左右。
储备粮主要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国家临时储备粮和国有企业的商品粮。例如,十年前山东泰安市GDP造假,居然夸大1倍,以至当时的市委书记被称为鲁吹1号,等等。
30年来,失业率都在2-5个百分点波动。由于媒体工作人员受自身经济专业水平的限制,对经济指标数据的理解可能产生偏差,或受商业利益驱动,人为制造经济指标数据的偏差,从而给公众传递错误信息。
考虑到这些因素,估计广义财政收入应占GDP比重30%以上,比现有比重高50%。一国粮食储备不仅保证消费需求,稳定粮食市场价格,而且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特别是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或战争等突发事件时。
发表评论
留言: